景點:哲學之道、銀閣寺、真如堂、御好燒「禪」
篇中景點、購物點、餐飲、住宿的詳細介紹和參考資料:「京都自由行攻略」共34篇。
出發前除了密切注意氣象預報外,也不時查看最新的紅葉情報,發現京都最著名的兩大賞楓名所永觀堂、東福寺,居然都早早已經見頃!怎麼會比往年早那麼多?不禁令人懷疑是不是其實才70-80%就提早宣告見頃?而且往年的經驗不是見頃後還可維持一兩周的榮景嗎?那麼,要按照原訂計畫把兩個點都放在行程後段嗎?還是要相信紅葉情報的資訊,挪移到前面來呢?為了保險起見,我把永觀堂往前挪了,和尚未見頃的嵐山行程對調,這樣可以分散風險。多虧了有這樣排,這天在哲學之道沿線的楓紅,是此行最盛的一日,雖然還是晚了一些…,唉,要不是為了要早點買到Gortex外套保暖,實在應該把東福寺也提前,和昨天的奈良對調才對,紅葉的震撼應該更加倍!
也許是因為名字有金有銀吧,早聞京都金閣寺、銀閣寺大名,但8年前京都賞櫻時沒時間排入,卻走了銀閣寺為起點的賞櫻名所哲學之道;今天的四個景點都位於哲學之道沿線,尤其後面三個都是賞楓名所,不禁令人期待能見到此行最美的楓紅。巴士下車的「銀閣寺道」站,正是哲學之道的起點,沿著疏水道步行700公尺後,早早抵達尚未開門的銀閣寺,在寺門口吃早餐等候剛剛好。這麼早到,是為了能盡早入寺、盡早完成早上的行程,中午才能早點去排名店「日之出烏龍麵」啊!
前往銀閣寺途中,會從哲學之道轉進這條小巷,日間就變成名店街了
銀閣寺旁的泡芙、冰淇淋店正在準備中,照片商品看起來好好吃喔~
雖然很早到,但在開門前五分鐘,突然間冒出一大群小學生(莫非是昨天奈良那一大群…XD),所以我們也趕緊跟著排隊。但排隊顯然沒甚麼用,雖然寺方禮遇我們這些散客先入了寺,我也只從容在銀閣寺垣拍了幾張照,才剛剛入寺看見銀閣,小學生就好像無盡地浪頭搶灘,如潮水般湧向「銀沙灘」!天下間的小學生都是一樣吵的,沒辦法,我們窩在角落欣賞銀閣,避過這一波波浪頭;10來分鐘後,小學生湧入後山去了,歡笑聲也漸漸沒入了山林間,浪頭過去後的枯山水,恢復平靜無波。
銀閣寺的正式名稱為慈照寺,也在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寺中有東求堂、觀音殿兩座國寶建物,後者因外觀本來設計以銀箔裝飾,所以別稱銀閣,後來因故終止此計畫,不過因為慈照寺本來就是室町幕府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仿金閣寺而建,所以順理成章也被稱做了銀閣寺。除了觀音殿之外,入口參道銀閣寺垣、枯山水庭園中的銀沙灘和向月台、滿是楓紅的後山,俱皆寺中必遊景點。
銀閣寺 - 向月台;幾片紅葉落在齊整的砂地上、盈綠的苔地上,讓景色活了起來
銀閣寺 - 一早來才能看見修補銀沙灘的場面,用這兩塊大木板交錯走到修補處,才不會破壞沙灘的平整
銀閣寺 - 修補就是這樣順一順;如果有坑洞,則會回頭拿邊邊的沙進來補
銀閣寺 - 錦鏡池的北緣是國寶「東求堂」,為「書院造」建築風格始祖
銀閣寺 - 原來有兩位師傅在修整啊...我們來到銀閣的東面了,因為鳥頭正對著
銀閣寺 - 參觀小徑繞一圈後,會到銀閣的後側,這也是最近的距離
銀閣寺 - 無人叨擾的銀閣寺垣,清靜而幽閒,自樹葉間灑落的幾許陽光,為我們送別
楓葉本來就不是銀閣寺的強項,然而寺中的那份閒逸與佳景,讓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轉往無料賞楓名所排名第一的真如堂。哲學之道沿線果然熱鬧,我們在「銀閣寺前」站遇上了此行第一次巴士誤點,而且還擠不上去的狀況,耽誤了20分鐘。真如堂距離銀閣寺才兩站,因為地勢較高,下車後還得走一段五分鐘的爬坡;賞楓名所當真名不虛傳,參道上鋪滿了紅葉地毯迎接著我們,雖然遇上紅葉地毯表示我們還是來遲了一步,已經過了見頃的最高峰,但真如堂果真不同凡響,寺內還是紅楓處處,以各樣奇異姿態,綻放著耀眼姿彩。嘿嘿,真如堂的楓樹太多,至少還有半數仍在最盛期,部分甚至還在轉紅中,紅豔中透著幾許青綠,別有另一番醉人風姿。
真如堂是此行楓況最佳的景點,猶勝仙洞御所、修學院離宮,這兩座離宮的楓葉雖然也精彩,尤其整體景觀遠非真如堂可比擬,但純楓葉佳景還是稍遜了一籌。
待在真如堂的一小時中,相機快門簡直沒停過,眼睛好累因為沒時間休息;前段巴士耽誤了一點時間,我們必須在真如堂的時間中趕回來,但此地景色實在太美,我們一直待到了預定時間的最後一刻,離開時是走帶跑的,一定得趕上行程表上的巴士班次啊!否則想吃到日之出烏龍麵將難上加難…。果然很難!驚險趕上了剛到站的巴士,如預期在11點半抵達「南禅寺・永観堂道」站,我囑咐妻子慢行,我半跑著先去排隊…,啊~~~好多人!排了兩排站滿了人行道這是怎麼回事?才11點40分耶!其實我知道這種名店應該要11點開門時到比較保險,應該20分鐘就能排到,現在已經11點40分,看樣子大概要排上一個小時了…,下午的永觀堂、南禪寺很重要,耽誤不得…,算了,變更計畫!
下車後跑過來日之出的路上,看到遊客那麼多,就擔心可能會排很多人,所以有沿路順道瞄到兩三間餐館,於是讓緩步趕到的妻繼續排隊等候,我再繞回去確認其他餐廳。結果,在往永觀堂的路上,小巷內找到了一間小食堂,店員都是有點年紀的主婦,生意不差,但也還有座位不必等候;跑回去找妻換餐廳:「我找到一家”丼飯”,價格合理、不必等…」,店門口有排櫥窗,擺著許多”丼飯”模型,至少我是這樣以為…,結果人家菜單上根本沒丼飯,我看錯了,是大阪燒!用餐過程還滿有趣的,詳細食記請參考「京都自由行攻略20-用餐地點介紹」。
這趟行程共34篇攻略、16篇每日遊記,目錄請見「京都自由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