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Wat Inthakhin Saduemuang、三王紀念碑、清曼寺、還腳踏車、週日市集、攀安寺
住宿:The 3 Sis Vacation Lodge
第二天的行程很輕鬆,只安排了兩座寺廟和週日市集。告別了令人滿意的發清海南雞飯後,接下來是去三王紀念碑,然後沿著Prapokkloa Road回民宿休息,睡個午覺躲太陽。
三王紀念碑只要騎2分鐘就到了,才剛起步就看到路旁有座小廟Wat Inthakhin Saduemuang,因為外觀新穎華麗,引得我們停下來拍幾張照片。三王紀念碑是個大廣場,廣場和紀念碑的設計很簡潔,感覺很舒服也很莊嚴。
行前參考的一篇遊記提到Prapokkloa Road有些好逛好買的商店,所以我也排了這個點,但沿途騎車逛過去,看起來沒甚麼值得逛的店啊,都是比較local的店鋪,於是直接回民宿去了。
睡了半個多小時,出發往清曼寺去。清曼寺是清邁建城時同時建造的寺廟,所以也是清邁的第一座寺廟,我很喜歡這座寺,寺內的重點除了正殿之外,還有偏殿的兩尊小佛像,一尊是8世紀時從印度或錫蘭傳來的浮雕佛像,由於清邁建城是在13世紀,因此8世紀時的佛像是極尊貴的古物;另一尊是僅
正殿後方的佛塔被15頭象共托著,這座佛塔是清曼寺的象徵,塔內有個小小的佛像。佛塔旁還有個蘭納式佛堂,和一座新建的圖書館,後方則有個座落在池塘上的藏經閣。我喜歡清曼寺的寧靜和格局,倚在藏經閣池畔,欣賞佛塔和正殿的莊嚴悠揚,心中平靜非常。但這份平靜很快被打破了,突然下起大雨,我們只得在寺門邊的小涼亭等候,大概等了20幾分鐘,趁著大雨漸歇,趕忙騎車離開。
清曼寺 - 星期日到六的每日守護佛像,共有8座,許多寺廟都有,google"星期佛"就可知其涵義。
清曼寺 - 拍照技術太差,難得有張完美的構圖...我們數過了,的確有15頭象...
這20分鐘我們也沒閒著,盤算著週日市集要怎麼逛?本來打算明早還車,順便租機車,但考量機車店和自行車店的方向相反,還自行車後再走路去機車店會耗費些體力和時間,非常不明智,於是改變了計劃,改在今天還車,然後搭雙條車去塔佩門,沿路向西逛回位於中心點的民宿,休息片刻,再繼續逛西邊和南北向。但因這場雨擔誤了點時間,加上昨晚睡不夠還是有點累,於是,我們決定放棄塔佩門,還車後直接從西往東逛起,能走多少算多少。
冒著微雨騎車,不多久時間就觸及週日市集的範圍,很明顯,因為封路了!週日市集是會封路的,這點我們知道,但沒想到會因為下雨而晚歸,這時候才下午4點出頭,路應該是4點才封的,攤商們也因為躲雨的關係,現在才陸續開始進行準備。如果現在不還車,等市集結束後還要再走過來牽車,實在沒道理,我們只好揪著羞恥心,慢慢騎在忙碌的攤商與逛街人群間,逐步往租車行邁進。好不容易捱到了租車的旅行社,大門卻關著,正傻眼猶豫間,隔壁攤商跟我們說,因為週日市集的緣故,今天提早打烊了…。我們不死心,去敲了敲門,還好老闆還在,總算順利還車取回押金,放下了還車的心頭大石,開心擁抱清邁必逛的景點:週日市集!
因為剛才下雨的緣故,許多攤商都還在準備中,趁現在人潮還不多是最好逛的時候,我們先往西逛了一段再折回,一路逛回民宿,休息片刻後,再出發往東去,逛至攀安寺吃了頓飯後折返。本來覺得很納悶的,為什麼小吃攤那麼少,怎麼會吃得飽?到了攀安寺才發現這裡是美食區,大片廣場周圍大概有30家熟食攤,中間則擺放許多桌椅可用餐。這是個很奇妙的場景,寺廟內外都被攤販團團包圍,探照燈打著攤商和廣場,也同時打著佛殿、佛像、吊鐘,泰國的佛教真有包容性,可允許葷食就在一旁販售、享用。
終於吃飽後,為了明天的行程著想,我們壓抑住繼續朝塔佩門走的念頭,回頭往民宿的方向逛回去。這時候人潮正多,部分路段行進速度緩慢,加上攤商的東西都是重複的居多,再逛下去既沒體力也沒了趣味。回到民宿才9點多,我們還是得等到10點半附近舞台的歌聲停止才能入睡,這是3 Sis的唯一缺點,週日市集會吵到晚上10點半。
大體而言,週日市集沒想像中有趣,但的確是必逛,商品種類比每天都有的清邁夜市多,也比較便宜,是採買紀念品的最佳地點,但建議一定要早點開始逛,人少看得才多,才不會浪費時間。更多週日市集的介紹,請參考「清邁自由行攻略12-市集和夜市介紹」篇。
攀安寺 - 門上的雕飾很精美...回來整理照片後,才發現左方這張皇太后畫像。
攀安寺 - 這一側燈照得塔身燦爛金黃,隔著成排孤單的吊鐘,另一側則人聲鼎沸熱鬧滾滾
這趟行程共24篇清邁攻略、9篇清萊攻略、16篇每日遊記,目錄連結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