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女皇宮、崩密列、羅蕾寺、神牛寺、巴孔寺、小吳哥、高棉廚房
第四日的行程是外圈,也算是最後一天了。司機Kim-Lean沒有汽車駕照,所以他的uncle是今天的司機,Kim-Lean則搖身一變成了兼職導遊。暹粒市區、女皇宮、崩密列、羅洛士遺址之間的車程,都分別大約是1小時,所以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在車上休息,而這輛老舊Camry的冷氣還算夠力,只有在日正當中的時刻稍微有點熱而已。
街頭上的Naga
前往女皇宮有一小段是紅土碎石路,但大部份都還是柏油路
女皇宮的規劃是所有吳哥古蹟中最完善的,有高水準而整齊乾淨的遊客中心、廁所、商家,首度讓遊客見不到滾滾沙塵。但就在離開遊客中心要走一小段砂土路前往寺門的時候,一群小朋友又蜂擁而上了,除了兜售紀念品之外,還有此起彼落地give me candy、give me one dollar…。
我們把身上僅有的一大疊3、40張磁鐵分兩疊交給了其中兩個小孩,殊不知我們犯錯了。一群孩子雖然不再跟我們糾纏,但卻圍著中間兩個搶了起來,妻狂喊著"share"也沒人理會…,應該要逐一分發的。我們邊走著離開邊檢討自己犯的錯誤,這時一個女孩跟了上來,用簡單的英文哀求我們再給一些,說是她妹妹沒搶到,於是我們再給了她兩支筆,其中一隻超大,足有20公分長,拇指粗細的巨型原子筆。
女皇宮-遊客中心擺著一幅小吳哥的空照圖,很壯觀
女皇宮-寺廟的平面圖
女皇宮-整個景區的平面圖,規劃非常完善
女皇宮-遊客中心
女皇宮
女皇宮-這區是商品販賣部,很乾淨整齊
女皇宮粉嫩優雅的氛圍,還沒走近就可以感受到了,因為見不到高聳的塔樓,也沒有陡峭的階梯,彷彿只是用地上的紅色砂土堆砌起來的簡單建築群,且因為空間的散佈,讓人置身其中絲毫不感覺侷促,好像在逛一處室外的博物館,需得安靜、仔細地品味她的藝術價值。
全區都是赭紅色的砂岩建築,精緻的浮雕在陽光映照下,散發著溫潤的玫瑰色氛圍,漫步其中,讓我們幾乎感受不到洶湧的遊客與旅行團的干擾。或許是被灌醉了,我們踩著微醺的腳步,陶醉在Devatas仙女的微笑中,讚嘆著處處巧奪天工的門楣浮雕。在這裡,我們少了些對逝去文明的感傷,而多了些浪漫遐想與尊崇,祝禱著柬埔寨的人民可以早日擺脫貧困,找回昔日的光采與榮耀。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中央這部份是不得進入的,可惜了
女皇宮-猙獰的Naga
女皇宮-雕工真精細
女皇宮-這裡有幾尊斷了手臂的猴王
女皇宮
女皇宮-來這裡就是看繁複精采的雕刻
女皇宮-Devatas仙女現蹤
女皇宮
女皇宮-猴族的爭鬥,下方的雕工真鬼神~
女皇宮-鏤空極有層次
女皇宮
女皇宮-這幾尊Devatas似乎更美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在這裡,總是忍不住不斷按下快門...
女皇宮-只剩下半截的牛身,這應該是濕婆的坐騎Nandi
女皇宮-世界文化遺產認證
在行前看了許多篇遊記,很驚訝有許多人並沒有去崩密列,而實地造訪過後,也真覺得此地非來不可,她的等級堪可比擬小吳哥、塔普倫寺與巴戎寺了。更重要的是,在世界各地著名的景點中,鮮有像崩密列一般,這麼沉靜地訴說著屬於她自己的故事、高棉帝國的興衰、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來到這裡走著看著,一股強烈的哀嘆迴盪在胸臆之間,久久無法散去,即使旅程結束了,每每想起,仍總是很快再度感受到,崩密列的景觀與故事,已經沉積在心中長駐,每一堆崩塌的石塊,每一塊棄置地上的石板浮雕,每一株從石塊石牆間或拔地而起、或蜿蜒其間的樹木,每一位到此緬懷的旅人。
司機Kim-Lean是沒有導遊資格的,按規定不得帶遊客參觀古蹟,但他說這裡偏僻沒人稽查,而且比較有治安上的疑慮,所以他通常會帶著客人走崩密列。在司機的帶領下,我們繞過了一般遊客進入的南側入口,改從北側進入,因為他說這樣人比較少,不過也可能會有安全上的疑慮,因為外圍的樹林小路幾乎沒有遊客。
如果沒有司機的帶領,也沒有路線圖指引,其實還是能逛崩密列的,因為在南邊大門右側就可看到一座木棧板指引進入,跟著鋪設的木棧板走就是主要參觀路徑。不過,還是有路線圖會比較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也比較敢放膽去四處亂走,享受冒險的刺激。路線圖與崩密列的詳細介紹,請參考「吳哥不再微笑06-景點介紹」。
崩密列-並沒有想像中那樣杳無人跡,攤販就這樣把物品擺放在古蹟石塊上...
崩密列-入口處的Naga
崩密列-這是寺門嗎?已經被石堆淹沒了...
崩密列-此寺難得有完整的雕像或建築
崩密列-如果時間夠的話,也不妨試試直接爬進去,但要注意安全就是了
崩密列-照片右邊的木梯就是正式入口了,絕大部份遊客都是由此進入的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我們跟著司機繞到北側,這裡也有木梯可進入
崩密列-寺裡的景觀同樣只有崩壞。我們得沿著圍牆,從小洞鑽入建築物了...
崩密列
崩密列-沿著這面牆走
崩密列-準備鑽入漆黑的洞口
崩密列-司機說,這座寺的窗戶大部份都是封死的,同時也因為被石堆擋住吧,所以通道才這麼黑
崩密列-修正,沿著人造的木質物品走就對了,不管是木梯,或是木板
崩密列-印證一下,窗是封死的
崩密列-這裡沒有木板引路了,司機帶我們鑽橋下縫隙
崩密列-如果沒有司機引路,自己胡亂走著探險,一定很刺激...不過還是帶點防狼噴霧之類防身物品好些...,因為像這區就都沒遊客!
崩密列-接著我們得踩過這亂石堆
崩密列-亂石堆中多得是這種有著雕刻的千年古蹟啊,真不忍踩踏...
崩密列-石堆處處,見不著路
崩密列-特地繞行杳無遊客的區域,就是為了找這個洞
崩密列-洞裡有個樹藤鞦韆,可坐在其上拍照。後來遇到一個小朋友就說要帶我們來看這個,不過我們已經看過了,哈!
崩密列-再度回到有木棧道的正常參觀路線
崩密列-這是中央塔廟,只剩下石堆了
崩密列-這塊Apsara的下半身,可惜了
崩密列-這裡同樣有許多共生的奇樹,但沒塔普倫寺那麼精彩
崩密列
崩密列-這塊帶回台灣整理乾淨,應該可以賣個上百萬吧?
崩密列-處處都是欺石太甚的樹枝樹根
崩密列
崩密列
崩密列-這段是可以走過去的,有鋪設幾塊木板,我們就在這裡遇到一個想當我們嚮導的小朋友
崩密列
崩密列-我們最後從正常的入口走出來了
崩密列-最後再來一張寺門的照片
崩密列-剛過中午,已經沒什麼遊客了,都去吃飯了吧...
羅洛士遺址是吳哥古蹟群中年代最久遠的一批,主要景點有羅蕾寺(Lolei)、神牛寺(Preah ko)、巴孔寺(Bakong),除了建造年代稍早,風格比起其他吳哥古蹟來較有古意這兩項特色外,這三座寺的參觀價值稍遜了些。
羅蕾寺其實已經是廢墟,四座塔樓中有三座都架起了鷹架整修中,另一座則已經塌一大半修不得了。
前往羅洛士遺址會經過一段砂石路,路旁兩個油桶是要求駕駛人減速慢行的意思嗎?
羅蕾寺-入口的階梯
羅蕾寺
羅蕾寺-等待重生的仙女
羅蕾寺-應該暫時改名「鷹架寺」...
羅蕾寺-瘦小的黑貓
羅蕾寺-此處難得富有生機的大黃花
羅蕾寺-此塔幾乎全塌了
羅蕾寺
神牛寺是吳哥古蹟群中最古老的遺址,因為寺內有牛的雕像而有此別稱;塔樓的建築造型、格局、雕刻都比後期較簡單一些,少了豪華與壯闊,大致與國勢的強盛有關,因為在羅洛士遺址建造的當時,高棉帝國的國勢才正開始往上走。隔街對面放著六座吳哥古蹟的模型,離開前不妨去看一下。
神牛寺-看起來本來是有圍牆、壕溝的,但現在只剩下一堆堆亂石
神牛寺-主寺外圍的相關建物
神牛寺-羅洛士遺址的修復進度都很緩慢
神牛寺-就是因此牛而為寺名別稱
神牛寺-門前的石版上亦有雕刻,很講究
神牛寺
神牛寺-修復仍先著重於塔樓
神牛寺-對面的寺廟模型展場,共有6座寺廟,包含了在吳哥窟範圍之外,但同為世界遺產之列的Preah Vihear(柏威夏寺)
神牛寺的模型
巴孔寺的模型
巴孔寺是羅洛士遺址規模最大的寺廟,她的結構像一座山,共有五層,每一層代表一種神祇,分別是蛇神、鳥神、惡神、惡鬼與眾神的居所,中央主塔則供奉 Linga。此寺雖然規模較大,也開始往上發展了,但雕刻的工法、細節與規模,仍遠不及後期所建的寺廟。
巴孔寺-這是最後一個景點了
巴孔寺-早期的Naga其實很憨厚的~
巴孔寺-水池總是能讓景點加分
巴孔寺-入口到了
巴孔寺-德國政府認養維修
巴孔寺-大象少了鼻子,看起來跟豬沒多大分別了...
巴孔寺-寺廟風格比起100年後的盛世,少了華麗而多了樸拙
巴孔寺-門前的踏階也有雕飾
巴孔寺
巴孔寺
巴孔寺-這是靈龜吧...
巴孔寺
巴孔寺-此寺的雕刻大多尚未修復
巴孔寺
巴孔寺
巴孔寺
巴孔寺
巴孔寺-德國的修繕設備果然比較高級
巴孔寺也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了,我們只剩下小吳哥的主塔樓還沒上去,而這是我們第三度造訪小吳哥。從巴孔寺到小吳哥的車程大約半小時,我們在下午4點前抵達,差不多有兩小時的時間做最後的巡禮。
今天並不累,走進第二重門之後,先陪妻將昨日她漏掉的3、4面史詩浮雕給補齊了。接著,總算如願登上主塔樓的階梯,我們眼看著兩名西方妙齡女子被拒絕登塔,因為她們並沒有穿著規定必須過膝的長褲,就算比手畫腳跟管理員爭取已在大腿上圍了絲巾,管理員還是沒有應允,她們仍只能悵然離去,這就是不尊重他國文化的後果。
近距離一睹陽光照射下金黃色的塔頂,我們坐著痴望了10來分鐘,眼看各國遊客或站、或坐、或躺、或趴,用盡各種姿勢設法要在空間有限的平台上,拍出最美的照片、盡可能拍下整座塔身,我們不禁莞爾。
時間不早了,遊客漸漸少了,我們遊逛塔樓,與Devatas仙女合影,探出窗檻貪看夕陽美景,眷戀著高處俯瞰的全寺景緻,不知不覺已過了下午5點塔樓將關閉的時間。管理員上來趕人了,與遊客們玩起躲貓貓的遊戲,她趕這邊,遊客躲去另一頭…,我們也央求她再讓我們多拍幾張照片…,足足10分鐘之久,管理員才完成了趕人任務,將塔樓漸漸淨空了,我們也隨著最後一批遊客步下階梯,小吳哥遊覽的結束,也是我們吳哥窟旅遊的終點了。
小吳哥
小吳哥-終於可以登上主塔了
小吳哥
小吳哥
小吳哥-幾座塔中似乎都供奉著神像
小吳哥-近黃昏時刻來訪,就能看到黃金塔
小吳哥
小吳哥-猴王與猴仔猴孫們的地位崇高,在主塔上也能見到
小吳哥-黃金塔的光影移到正中央了
小吳哥-主塔即將關閉了,遊客所剩無幾
小吳哥-已經關閉了,禁止通行
小吳哥-下樓去了
小吳哥-參觀時間指示牌
小吳哥-黃金塔...再會了...
回到塔樓平台上,離整座小吳哥寺關閉的5點半還有幾分鐘時間,我們繼續尋找著觀看夕陽的最佳位置,穿梭迴廊間,透過窗檻拍攝落日。才過沒多久,又瞥見管理員開始驅趕這一層寥寥無幾的遊客了,我們揮揮手道別,步出第二重門,在夕陽沒入遠方樹林之前,拍下最後一張照片。照片裡的棕櫚樹、半殘的石獅,都與我們共同看著日落消逝,只遺留淡淡餘暉映著雲彩。然而,石獅已看盡千年日落,此刻恰似餘暉的柬埔寨人民,何時才能盼到下一度升起的日出?
最後一天的晚餐,本來是安排Viroth's Restaurant,但事前功課說它比高棉廚房貴一點,CP值也差些,而我們第一次在高棉廚房用餐時,還有幾道菜想點而未點,於是就還是去了高棉廚房。高棉廚房的介紹,詳見「吳哥不再微笑10-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