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zzy Bac鼓手前源:具啟發性的成長 才是轉大人

開始看《翻牌人》時我心想「死定了!」,我壓根就不懂橋牌,想不到讀著讀著忽然覺得橋牌還挺有意思的,尤其後來察覺作者有意無意地用牌局隱喻人生,好像每打出一張牌,就彷彿是人生中做的某個決定,而這些決定影響著牌局的走向跟結果,就跟真實人生一樣耐人尋味。

藉由橋牌 找回自信

主角艾爾頓是很典型的青少年,對學業、家庭或愛情都很茫然,但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可以幾度把女朋友奉送給死黨,還一直默不吭聲,實在是沒有自信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不過也因為如此,看著艾爾頓藉由橋牌漸漸找回信心的過程,讓我覺得很過癮,直到他最後終於扭轉了女友「跟人走」的命運,替他覺得感動,對一個少年來說,這樣青澀又具啟發性的成長,才是真正的「轉大人」吧!
我很喜歡艾爾頓用老舅公的名字參加比賽的橋段,除了逗趣又精彩之外,我也相信「人不在身邊,卻感覺得到」的奇妙感應,與其說是被舅公附身那樣怪力亂神,我倒認為那是自己心中的巨人在指引方向,也許旁人覺得他瘋了,但對當事者來說,那卻是傾聽自己最直接的方式。《翻牌人》一直到最後幾頁都讓我印象深刻,看到一個原本毫無目標與動力的青年,最後可以抬頭挺胸牽著女友、堅定地往未來前進,我也不由得跟著充滿幹勁。想一想,這樣勵志的小說,居然跟橋牌有如此密切的連結,還真的挺另類的呢!

採訪╱楊采璘 攝影╱周頌德
載自蘋果日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牌人 橋牌
    全站熱搜

    airainj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