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賢齊(上海交大電信21級)

我認識唐君鉑學長是在一九四九年政府遷台之後,而且是在橋牌桌上見面的。事業上的交往,則是在一九七八年前後。但我倆志趣相投,可稱知己。後來他的長公子瀟畔與我同事多年,我常與他提起君鉑,知道他在七十四歲退休以後,養性修身,閉門靜居,怡然自得,活到九十高齡,仍然體健神清。卻忽然消息傳來,竟因感冒小恙轉肺炎,而仙逝,出人意料。二月廿四日舉行喪禮,我夫婦前往祭拜,卻沒有看見其他交大校友,(因為未發訃告也未登報),我覺得像唐兄這樣傑出的校友,不可不記,故寫此文,投稿友聲,以留鴻爪。

君鉑,廣東省中山縣人,民前二年生(一九一0年)幼隨父母旅居河北唐山,八歲入唐山同仁小學,十四歲入北京成達中學,十六歲入交通大學預科,畢業時適逢五三濟南慘案(按即日本出兵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立志從軍報國,考入陸軍官校九期,從此投筆從戎。

賢齊按:此次所稱交大預科,諒係指唐山交大,那時中學高制四年,然後接大學預科二年,本科四年,估算君鉑在唐山大學預科畢業,當在十八歲,亦即一九二八年左右。

他在軍校畢業後,被選送英國皇家砲工軍校,陸軍工兵專校及劍橋大學機械科學系進修,前後五年餘,榮獲劍橋大學一等榮譽工學學士及碩士學位。

民廿六年(一九三七)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他即於次年返國參加抗日聖戰,主要在兵工方面擔任軍職,累積軍功,升到上校團長。

政府遷台後,他曾於民卅一年調國防研究院第一期受訓,民卅七年調聯勤兵工署任少將副署長,後升署長,並升中將,此後幾年都在國防部擔任次長或其他高階職務並參加八二三砲戰的後勤補給工作。

直到民五十四年起,他離開了一生最重大的貢獻,擔任了中山科學研究院的創建任務。在這時,老蔣總統,採納了一位美國科技顧問的建議,撥了兩大筆錢,分別創建國防及民用的科技研究單位。國防研究單位便是唐先生所主持的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短短十餘年中,他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科技菁英,有的從海外招聘,有的從軍中培訓。不久「中科院」便成了亞洲最具潛力與規模的國防武器研發機構,為舉世所矚目。

「中科院」研發的成果,績效卓著,不必我在此贅述。祇舉一件事,是我在工研院院長任內與中科院合作的一件成功的例子。自中美斷交後,我們所有雷達系統中,最重要的組件便是微波管,供應可能有問題。於是由兩院合作,由民間出面,與美國民間合作,發展在台自製的能力,而在工研院專攻微波研發製造中心,至今可以供應軍民用雷達應用,不必進口。此案在極短期間,獲得百分之百的成功。(其實用同樣的技術,可以用來製造家用微波爐所用的微波發生器)

唐君鉑將軍,除了嚴肅的領導研發工作以外,在體育方面,喜歡足球,在遊藝方面,喜歡橋牌,在兵工署服務時期,研創了OBC(Ordinance Bridge Club)叫牌制度,組織兵工橋社,其中「箭隊」更是當時頂尖的橋隊,屢獲冠軍。又把紹興南路的兵工俱樂部提供作為全市橋友競技之場地,所以我所屬的「電信橋隊」,也常常在那裡與他們較量。前幾天在橋藝雜誌的459期中,讀到沈君山博士的一篇文章,赫然看到唐將軍的名字,茲附錄於後,以做本文之結束。「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校友中不乏橋藝高手,故以此公之同好,也可表現君鉑兄瀟灑的一面。

編註:礙於版權問題,若讀者對沈君山博士所作之「舊作新猷」有興趣者,請自行查閱橋藝雜誌第459期,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本篇轉載自『交大友聲』37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rainj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